夏末秋初,国家非遗最高殿堂——中国非遗馆,迎来又一拨皮影艺术展演的热潮!2025年8月8日—10日,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参加中国非遗馆社教演出活动,三天九场演出,场场爆满!
中宣部、全国文明办评选的“中国好人”、京西皮影传承人王熙带队演出,精选根据古典名著《封神榜》、《西游记》、《水浒》改编的皮影剧目,为观众献上一场光影雅集,受到观众的好评,也得到了非遗馆相关领导的表扬。

“守正•创新”陕西皮影文化分享会
2025年8月14日,“守正•创新”陕西皮影文化分享会在中国非遗馆举办,分享会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致开场词、由非遗馆社会服务部主任李妍主持。
陕西省皮影艺术家魏金全、薛宏权、惠庆龙和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彭建波,做为嘉宾向大家分享了个人皮影从艺经历、长期研究皮影艺术的成果。
参会嘉宾艺术精湛,论坛有内容,接地气,形式非常吸引观众,是非遗技艺传习成果展示和非遗保护经验交流的新模式,受到现场观众的好评。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林中华在提问环节发言,他说记忆中,陕西皮影戏在北京举办专场分享会,尚属首次。
近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重视、鼓励多流派皮影艺术传承发展,提供展示展演机会,要感谢非遗馆领导和工作人员,“守正•创新”陕西皮影文化分享会很吸引人,特别为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点赞!
京西皮影戏
京西皮影戏,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儿”,是北京地区特有的皮影艺术流派,雕刻制作风格独特,影人“脸谱化”明显,与昆曲、京剧有所融合,唱腔优美、音乐柔和,很适合室内宴会娱乐表演,旧时称“堂会”。
据考证,京西皮影戏,明代中期逐渐形成特色,清代曾经广泛流传在涿州、保定以及京城西部海淀、昌平、门头沟、石景山乡村,并逐渐进入城区演出。清朝中期,京西皮影曾进入王府演出,成为王公贵族、市民百姓雅俗共赏的艺术,是我国皮影艺术众多流派中的一朵奇葩。清朝晚期,曾出现京剧皮影“双下锅”(钻筒子)的演出形式。
2010年,“京西皮影戏”被北京市海淀区政府认定为区级非遗项目,“中国京西皮影非遗园”是此项目的展示园区,项目的保护单位是北京龙在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代表性传承人王熙,2023年,被中宣部、全国文明办评选的“中国好人”,感动北京人物。

皮影保护热线:13621399612王团长
扫一扫分享给你的小伙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