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海淀区史志办的指导和支持下,一场名为“光影铭记:抗日的皮影艺术”的沉浸式抗战主题皮影艺术作品展,8月27日下午在海淀上庄开幕,也标志着中国首个红色主题皮影馆诞生。
秋雨淅沥,不少观众冒雨赶来,展览活动很新颖,通过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艺术形式,再现抗战历史,弘扬民族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吸引了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无数英雄儿女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不朽的历史丰碑。80年后的今天,我们以艺术的方式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包括国际友人对我们的抗战的大力支持,既是对历史的深切缅怀,也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林中华对记者说,“本次主题展览也是通过皮影这一传统艺术媒介,生动呈现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展现了皮影艺人在民族存亡关头所表现出的家国情怀与文化担当。”
活动现场,观众首先参观了抗日主题皮影艺术展览。沉浸式多媒体光影装置《地道战》、水上皮影动感装置《雁翎队》、10米长卷皮影雕作品《贝熙业在西山》均为首次展出。
一件件精雕细琢的皮影作品,塑造了众多抗战英雄形象,讲述了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战斗故事,将观众带回到那个烽火连天、全民抗战的年代。展览不仅注重历史叙事,更突出艺术感染力,通过光影交错、造型生动的皮影艺术,让抗战精神更加直观和深刻地触动人心。
现场,经典抗战题材皮影戏《小兵张嘎》,三部反映海淀抗战故事的皮影戏短视频:《樱桃沟:保卫华北的抗日怒潮》、《黑山扈:轻武器击落日军飞机》、《青龙桥:程砚秋不给日本人唱戏》现场展示。
活动现场,一部创作中的“抗战”主题新戏——沉浸式多媒体儿童剧《红色皮影班》预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中国戏曲学院在校大学生导演王晓玲介绍,该剧以平西抗战为时代背景,将皮影戏融入舞台表演,并邀请“袖珍人”特型演员参演,是第一部由首都大学生编导、影偶同台、专门为孩子们精心打造的舞台作品。
编剧林浩然说,抗战中,勇敢的“儿童战士”不能被忽视,《红色皮影班》采用了创新的“剧中剧”、“戏中戏”艺术形式,讲述了一群抗日小英雄通过皮影戏与日军周旋,协助八路军传递情报、掩护伤员,最终全歼日本小队的感人故事。这部剧不仅展现了皮影艺术的魅力,更通过艺术的手法,让革命精神与文化传承完美融合。
活动主办单位负责人、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院长王熙表示,海淀是平西抗战的热土,爱国情怀代代传承,希望通过特色皮影艺术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感恩伟大时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民进北京市委、海淀区史志办、海淀区委宣传部、央视动漫集团等单位领导参加了活动。他们表示,中国首个红色主题皮影馆的诞生也为北京团建、党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特色活动场所!让大家通过皮影展览牢让历史、勿忘国耻。
北京龙在天皮影博物馆
北京龙在天皮影博物馆,位于海淀区上庄镇,京西皮影非遗文化园区内,是北京市第一个活态皮影文化主题类博物馆,馆内由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常年演出。博物馆由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博物馆学会、海淀区文旅局指导,由“京西皮影”代表性传承人王熙投资开办,馆内藏有明清时期古旧皮影艺术品道具300余件(套),藏品涉及北京、陕西、山西、甘肃、河北、河南、浙江等多个地区皮影艺术流派。
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
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皮影艺术院团,建团10多年来,推出原创皮影戏80余部,受到各界人士欢迎。10多年间演出超过10000多场次,观众超过100万人。
剧院现有皮影演职人员48人,其中袖珍皮影演员36人,他们平均年龄25岁,平均身高1.30米。由老北京皮影老艺术家路联达担任顾问,北京海淀区第十届政协委员、“京西皮影”传承人王熙任艺术剧院院长。艺术剧院经过1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尤其在少年儿童皮影发展、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皮影保护热线:13269169612
扫一扫分享给你的小伙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