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皮影新闻
重磅发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介绍)调研报告
时间:2020-11-23 19:45作者:点击:0次
0

中国皮影戏于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给予高度评价。皮影戏(影子戏,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的民间戏剧。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可以说皮影戏是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一、皮影戏介绍:基本概述

1、溯源介绍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发源于中国陕西,极盛于清代的河北。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艺术手段,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如今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佳品。

2、皮影简介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陕西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它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剪影、演唱或配以音乐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牛皮、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差异等因素影响,皮影戏偶造型风格各地不同。

3、史料介绍

皮影艺术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孝义是中国皮影戏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而得名。据历史考证,孝义皮影已有2400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期间,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在孝义讲学,为吸引更多人听他的演说,曾在夜晚利用“影乐”的形式聚众讲学。由于子夏从师孔子,也会“乐琴”以影乐形式讲,寓教于乐中,使“设教、乐琴、影乐”融为一体成为“影、乐、教”的完善影戏形式。

4、造型介绍

皮影人物是影戏主体,它的结构是颇具巧思的。为了动作灵活无碍,一个完整皮影人物的形体,从头到脚通常有头颅、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共计十一个部件。头部——头包括颜面帽、须及颈部,下端为楔子,演出时插入胸上部的卡口内,不用时则卸下保管。胸部——上部装置卡口,以备插皮影人头用。与胸上侧同点相钉结的有两臂,各分为打下臂两节,小臂下有手相联。腹部——腹上与胸相联,腹下与双腿相联,腿部与足为一个整体,其中包括靴鞋在内。皮影人物各个关节部分都要刻出轮盘式的枢纽,叫做 “花轮”或“空花”,老艺人则称“骨缝”以避免肢体叠合处出现过多重影。连接骨缝的点叫“骨眼”骨眼的选定关系到影人的造型美感,选择恰当会有精神抖擞之相,反之则显得佝偻垂死,委靡不振。选好骨眼后,用牛皮刻成的枢钉或细牛皮条搓成的线缀结合成,十一个部件组装成了一个完整的皮影人。

二、皮影戏介绍:文化传承

1、文化渊源

皮影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的形式,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的皮影在宋代(960-1127)已极为盛行,每逢节日,影戏台数甚多。到明代,北京一地的皮影班社竟达四五十家。公元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作为一种娱乐,后来还随军把皮影带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之后,皮影便在东南亚各国流传。


中国的皮影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据记载,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2、文化现状

目前,皮影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而当今,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皮影戏在中国的继续发展?我们怎样才能拯救这门璀璨的艺术,重新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力呢?

无疑,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艺术家,却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够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

三、皮影戏介绍:代表作品

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无所不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数不胜数。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香莲、牛郎织女、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等。从革命战争年代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剧目有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红灯记、龟与鹤、两朋友、东郭先生等等。

四、皮影戏介绍:未来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皮影基本都是以表演的形式出现,都是以娱乐为目的。在如今这娱乐生活多样的年代,皮影戏的魅力光环正在逐渐黯淡,只有这一些特殊场合可以看见(如:北京的老舍茶馆以及一些演绎着历史的戏院)。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与人物,都以更精湛与更细腻的雕刻工艺表现出来,更强调了皮影的艺术性与装饰性。把皮影制作好以后,加以装裱用于展览与装饰。


皮影的制作工艺正在从曾经的娱乐为主,欣赏为辅向现如今以欣赏为主,娱乐为辅缓慢过渡。将来的皮影更强调与突出其静态的艺术价值,通过场景的布置,角色的表情,丰富的色彩等,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龙在天皮影戏创作团队,具备皮影动画的原创设计,故事提炼,道具制作,以及与当代时代背景紧密结合的原创能力。不仅仅能创作三打白骨精皮影动画,还能与任何公司任何名著任何历史人物任何党政机关展开商业合作,进行皮影动画的原创合作。

搭讪、提问,加群添加不爱说话的小编 微号信

扫一扫分享给你的小伙伴吧

皮影保护热线:13621399612
联系人:影人姐姐
电话:010-62409612
邮箱:longzaitianpiying@126.com
地址:北京海淀区上庄镇白水洼村东800米京西皮影非遗园
地铁:4号线北宫门站向西步行400米颐和园北宫门站
公交:公交303路到白水洼站